隨著全球范圍內的高額關稅逐步實施,越來越多的室內設計師對產品采購感到擔憂,疲軟的經濟也讓一些設計師對自身業務的可持續發展感到焦慮。盡管如此,也有設計師持樂觀態度,他們相信自己服務的高收入客戶群仍具備足夠的承壓能力,能夠繼續推進裝修和建設計劃。
無論是悲觀還是樂觀,許多設計師在接受《Design News Now》于High Point Market現場采訪時,都表達了共同的感受——對于未來的高度不確定性,以及對當下難以制定全年規劃的無力感。
“現在的市場情況簡直就像狂野西部,”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郊區Zimmer Design的創始人兼首席設計師Kelly Vickers坦言,“有一家家具供應商告訴我們,他們的報價有效期只有48小時!這讓我們這些小型設計公司根本無法制定穩定的價格策略,也無法保障自己的利潤空間。”
她補充道:“我有一個大項目將在9月啟動,于是我聯系了所有參與供應的廠商,希望提前支付定金鎖定價格。結果只有一半同意,另一半則表示連他們自己都無法確認價格。這真的讓人很不安。”
為了應對不確定性,包括Vickers在內的多位設計師近期都加大了采購量,以盡可能鎖定當前價格水平。然而,他們也觀察到,越來越多供應商開始加入5%左右的“關稅附加費”,而一些供應商雖然尚未提價,卻明確表示將在5月開始漲價。
Vickers專程參加了4月26日至30日的春季家居展,目的之一就是和供應商探討價格及庫存情況。“坦率地說,我并沒有得到真正的答案,因為連供應商自己也沒有答案。”她還特別關注本土制造的產品,盡管她清楚,即便是美國本土制造,仍可能因原材料進口成本上升而漲價。
另一位加州Joshua Tree的建筑師兼設計師Andrea Keller,則更加擔心這些不確定性會強迫設計師與客戶倉促做出決策。
“這讓人們在沒有足夠準備的情況下就必須下決定,”她說,“我們根本無法預判關稅的具體走向,但價格上漲卻已成定局。在匆忙的采購環境中,設計質量難以保障,這對設計師來說是最大的傷害。我們需要時間與客戶深入溝通,仔細評估方案,而現在一切都亂了。”
有設計師將當前局勢比作新冠疫情初期的混亂與恐慌。當時的漲價至今未曾回落,Keller也認為,即便未來關稅取消,大部分漲價可能也難以逆轉。
對總部位于德州弗里斯科的McLain by Design Interiors創始人Erica McLain而言,最令人擔憂的不是價格本身,而是多元文化美學的“失聯”。
“我一直傾向于將全球不同地區的自然元素引入室內設計中,”她表示,“特別是我在墨西哥合作的手工藝人,他們使用祖傳技藝和當地原材料創作獨特作品。如果未來我們只能使用本土材料,那種文化多樣性的設計靈感將大打折扣。”
她表示,一些來自墨西哥城的供應商已暫停對美出口,這對她而言是一種“打擊”。盡管她本人也支持“美國制造”,但坦言很多獨特材料和工藝在美國根本無法找到替代。
不僅僅是美國設計師面臨挑戰,中國本土如深圳logo設計公司也在積極調整供應鏈與客戶溝通機制。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穩定的大環境下,設計公司除了需要應對原材料成本上漲,也必須更加注重品牌策略和客戶體驗,通過清晰的視覺識別系統(VI系統)與logo設計傳遞信任感與專業度,從而增強客戶粘性。
深圳作為中國設計產業的重要城市,擁有豐富的制造與創意資源。眾多深圳logo設計公司正通過品牌差異化策略,為室內設計公司、家居品牌乃至獨立設計師打造獨一無二的視覺形象,以幫助他們在變化莫測的市場環境中脫穎而出。
盡管擔憂不斷,許多設計師仍保持韌性。例如McLain雖然面臨材料限制,但她相信“教育客戶、理解供應商”是當前的關鍵。“我不擔心自己的生意。只要懂得權衡與創造性解決問題,一定可以挺過去。”
她分享了一個關于定制木質墻面裝飾的小企業的故事:受關稅影響,該公司部分產品的成本將翻倍,利潤空間被徹底壓縮,幾乎無力繼續生產。這種現實讓McLain更加擔心高端、特色設計產品會因市場壓力而逐步消失。
而Keller與設計搭檔Mikalay Mitchell除了從事設計工作,還在加州Yucca Valley共同運營一家名為Star Tile的定制瓷磚制造企業。由于市場對本土產品興趣上升,他們預計瓷磚業務將迎來增長。
Mitchell表示,他們的客戶大多是高端住宅與機構項目,如學校與健康中心,因此對價格的敏感度較低。但她也強調:“不能只有那1%的人才有能力做出高質量的設計選擇。”
設計行業正處于全球供應鏈調整與經濟低迷的雙重夾擊之下,無論是來自美國的室內設計師,還是中國的深圳logo設計公司,都在尋求突破與重構的方式。或許未來的設計,不僅要美觀、實用,更需要具備抗風險能力和全球視野。在變化之中求穩定,在不確定中創造確定,才是這個時代設計人的生存之道。